我院歌剧与声乐学部La Transcendance「象外」音乐会精彩瞬间
5月13日晚7:30,我院歌剧与声乐学部La Transcendance 「象外」音乐会在音乐学院三楼会堂拉开帷幕。本场音乐会由创院院长叶小钢教授担任艺术总监,石倚洁教授监制,朱慧玲教授策划、指导,祝一萍老师担任艺术指导。朱慧玲教授教学班全体学生为大家精彩呈现了多篇古今中外的美妙乐章。
La Transcendance,寓意着自我超越;象外,即为追求音乐中更超然的存在。
音乐会现场
音乐会现场由朱慧玲教授进行导赏,为我们介绍了本场演出的主题构想,用轻松幽默的言语阐述音乐中的故事;由艺术指导祝一萍老师担任整场音乐会的钢琴演奏。

朱慧玲教授
祝一萍老师
音乐会的上半场由不同时代风格的艺术歌曲组成。第一组马勒的三首艺术歌曲“Frühlingsmorgen”(春天的早晨) 、“Abl?sung im Sommer”(夏天的离去)、“Um Mitternacht”(午夜),分别由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丁东旭与刘志芸演唱,向观众演绎了春天中的万物复苏、夏天里夜莺忙碌的音乐画面以及午夜时思索人类与宇宙的灵魂交集。
丁东旭(上)、刘志芸(下)
接下来,由本科二年级学生王璟琪演唱普朗克Les Chemins de l'amour(爱的小径),该作品写于1940年,出现在戏剧“Leocadia”(丽欧卡蒂雅)的第三幕,是一首香颂风格的小圆舞曲;研究生一年级学生钟书邈演唱了阿尔班·贝尔格的《早期的七首歌》;随后,王璟琪和钟书邈共同演唱了丁善德先生的《滇西诗钞》声乐套曲。

王璟琪(右)、钢琴 祝一萍老师(左)

钟书邈(右)、钢琴 祝一萍老师(左)
上半场的最后一套作品是中国著名作曲家叶小纲的三首作品:《诺恩吉雅》《效古秋夜长》和《娥皇女英》。《诺恩吉雅》选自叶小纲第四交响乐《草原之歌》,讲述了草原女子远嫁的无尽乡愁,由研究生一年级学生陈彩滢演唱。这部作品是一幅蒙古族人民的全景画卷,题材广泛,聚焦了内蒙古壮丽的山川、浓郁的民族风情、蒙古族人民的情怀以及他们纯洁、圣洁的精神崇拜。《效古秋夜长》选自叶小纲于2005年创作的《大地之歌》(op.47)第三乐章,这部作品与1911年在慕尼黑首演的古斯塔夫·马勒的《大地之歌》同名,《效古秋夜长》对应马勒《大地之歌》中的第二乐章"Der Einsame im Herbst"(秋日孤客)。《娥皇女英》选自叶小纲第六交响曲——《创世秘符》,该选段为女高音与女中音二声部重唱,由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于雅和陈彩滢演唱。传说上古时期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一同嫁给舜为妻,《创世秘符》融合了中华神话故事与古典精神,将这些中华千年神话娓娓道来,不仅体现中华文化之根深叶茂,更显示中华民族精神的巍然屹立。

于雅(左)、陈彩滢(右)
在下半场中,音乐会涵盖了马斯涅的歌剧“Werther”《维特》与“Le Cid”《熙德》、理查德·施特劳斯的“Der Rosenkavalier”《玫瑰骑士》、斯特拉文斯基的“The Rake’s Progress”《浪子的历程》、德沃夏克的“Rusalka”《水仙女》、普契尼的“Madama Butterfly”《蝴蝶夫人》、洪佩尔丁克的“H?nsel und Gretel”《汉斯与格蕾特》等六位作曲家的歌剧独唱、重唱作品选段。在这些选段中,既有脍炙人口的“月亮颂”(由研究生一年级华园清同学演唱),也有难得上演的斯特拉文斯基歌剧,更有童话歌剧《汉斯与格蕾特》中的二重唱。最后,一曲小合唱“Abendsegen”《夜晚祝福》为本场音乐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歌曲:“础产别苍诲蝉别驳别苍”《夜晚祝福》
本场音乐会不仅是朱慧玲教授教学班的学生们过去一年在天美麻花星空mv免费播放(深圳)音乐学院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在与古典音乐时期相隔甚远的今天,学生们对于个人视角里鲜活而深刻、细腻而广阔的古典音乐世界的解说。
*本场音乐会海报由SPURS GALLERY提供画家Ye Linghan作品,李坤女士设计

音乐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