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 Talks | 意义构建、互文性与隐喻在歌剧中的体现——以陈银淑歌剧《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五幕“疯狂的茶会”为例

音乐的魅力是音乐家创造的成果,是音乐欣赏者探求的奥秘。MUS Talks 系列讲堂旨在提供一个持续性的分享平台,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在此分享学术界对于当今音乐的最新动向与研究成果,传播全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提高艺术与学术水平的同时能从中收获触类旁通的灵感,努力践行“精于艺,博于文;志于道,成于行”的精神与理念。
MUS Talks 第二十七期,我们有幸邀请了中国香港作曲家、美国宾汉姆顿大学音乐理论助理教授及亚洲研究客座教授郑靖楠主讲,本次讲座将以陈银淑的歌剧《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五幕“疯狂的茶会”为例,探讨意义构建、互文性与隐喻在歌剧中的运用。
讲座主题:意义构建、互文性与隐喻在歌剧中的体现——以陈银淑歌剧《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五幕“疯狂的茶会”为例
语言:英文
主讲人:郑靖楠教授
主持人:余颂恩教授
时间:2025年3月4日(周二)19:00
地点:音乐学院教学楼102阶梯教室
活动入校报备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仅限校外访客,校内师生无须填写
讲座摘要
本讲座以陈银淑的歌剧《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五幕“疯狂的茶会”为例,探讨意义构建、互文性与隐喻在歌剧中的运用。通过借鉴朱莉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以及热拉尔·热奈特的文本分类,讲座将分析陈银淑如何将刘易斯·卡罗尔的经典文本及其改编作品(如迪士尼1951年电影和皇家芭蕾舞团版本)转化为独特的歌剧体验。陈银淑在歌剧中融合了巴洛克与当代音乐风格,运用了文本描绘、配器和角色特定的音乐隐喻,重新诠释了卡罗尔的故事。
主讲人介绍
郑靖楠出生于中国香港,是一位作曲家、音乐研究学者及演奏家。现为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的音乐理论助理教授,及亚洲研究客座教授。
郑氏作品风格多样,涵盖当代西方古典音乐、中乐、世界音乐及爵士乐等领域。他的研究范围包括当代音乐、亚洲传统音乐、早期美国爵士音乐及音乐应用。在新音乐方面,他正研究香港新音乐之父林乐培的作品全集并进行音乐分析。在亚洲传统音乐方面,他致力于研究古琴、越南独弦琴音乐及中乐团音乐。在爵士乐方面,他研究自动钢琴(Player Piano)和早期爵士钢琴纸卷(Piano Roll)的应用。在音乐应用方面,他研究点字乐谱及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他的作品和研究曾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德国、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等国家发表。
郑氏自幼对音乐产生兴趣,同时学习钢琴、小提琴及单簧管,并在不同的乐团担任演奏。自2016年起,郑氏自学泛音咏唱并积极地创作和演奏新作品。郑氏现跟随谢俊仁博士学习古琴,随Le Hoai Phuong教授学习越南独弦琴,随Mr. Nappadol学习泰国Phin Pia。郑氏亦获邀在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拉丁美洲Danzon ensemble担任钢琴及韩国打击乐团担任Buk(鼓)。最近他活跃于演奏钢琴及泛音咏唱的新作品。
郑氏早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作曲),师从 Christopher Coleman教授和Christopher Keyes教授。后获香港赛马会音乐及舞蹈基金奖学金全额资助,于香港演艺学院攻读作曲硕士学位,并于201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师从麦伟铸教授及张佩珊教授。2019年起,郑氏于印第安纳大学积可斯音乐学院(IUJSOM)攻读博士学位(作曲),双副修民族音乐学及音乐理论,担任教学助理(音乐理论)。
郑氏于2024年以最高荣誉成绩获取博士学位,作曲导师包括Prof. Don Freund、David Dzubay、Eugene O’Brien、Aaron Travers等。在2022年秋季,郑氏考录同校音乐理论博士学位入学资格,现正完成主修课业并副修爵士音乐(作曲及编曲)。爵士导师包括Prof. Wayne Wallace、Brent Wallarab及Patrick Harbison。自2019年起,他在IUJSOM担任音乐理论教学助理讲师,并于2024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西北分校(IUNorthwest)担任兼职教师。2024年6月,他的反亚裔仇恨室内歌剧《All of US》作为获奖作品在印第安纳州卡梅尔表演艺术中心首演,该作品由该中心委托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