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 Talks |《雨》与非暴力
音乐的魅力是音乐家创造的成果,是音乐欣赏者探求的奥秘。MUS Talks 系列讲堂旨在提供一个持续性的分享平台,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学者在此分享当今音乐及学术界的最新动向与研究成果,传播全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学生在提高艺术与学术水平的同时能从中收获触类旁通的灵感,努力践行“精于艺,博于文;志于道,成于行”的精神与理念。
MUS Talks 第十五期,我们有幸邀请了著名作曲家瞿小松教授主讲,学院作曲理论学部助理教授金卓晟主持,从音乐性、历史人文性等多个方面探讨非暴力主题。本次讲座也是建院两周年庆系列活动之一。

讲座主题:《雨》与非暴力
语言:中文
主讲人:瞿小松教授
主持人:金卓晟教授
时间:2023年12月9日(周六)19:00
地点:音乐学院教学楼102阶梯教室

讲座报名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仅限校外访客,校内师生无须填写
讲座摘要
“暴力存在于人类文明之中,而暴力本能与从善之心皆深植于人性。雨是天赐,亦能成灾。人类的选择往往仅系一念。”音乐是意象,是作曲家对人类集体部分的理解和感悟。《雨》蕴藏的含义即是作曲家内心所描绘的人类的态度,人类对同类的态度、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这部作品虽立旨于非暴力,但过程中暴力音响的呈现,却无疑具有潜在的杀伤能量。人类与万物伤痕累累的心,渴盼彻底的非暴力。以自然的和平之声与人类的和平之声,祈祷人类与人类的和平,祈祷人类与自然的和平,祈祷彻底的非暴力。本场讲座,我们通过对《雨》作品本质以及内涵的探讨,从音乐性、历史人文性等多个方面对非暴力主题进行呈现。
演讲者介绍
瞿小松 教授
瞿小松,音乐人,业余写作文字。西方乐评称其为“寂静的大师”“节制的大师”“无法归类的行者”。1952年生于贵州贵阳。1968年,“上山下乡”到黔东南苗山务农四年。1972年春,自学小提琴。同年冬,考入贵阳市京剧团管弦乐队,任中提琴手。次年开始自学音乐创作。1977年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春至1983年秋,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名师杜鸣心教授。1983至1989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9年春,应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赴美作访问学者。之后开始十余年自由职业作曲家国际生涯,作品在全球范围被广泛演奏。1999年归国,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2017年辞去教职,重归自由职业音乐人身份,往返于北京与斯德哥尔摩。其音乐创作包含四部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合唱,及电影音乐作品,并出版文字着作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