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大湾区:大湾区音乐家 叶小钢
他是着名的作曲家,
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邀约。
如今他选择回到故土唤起消失的记忆。
在他的旋律里,
始终流淌着超越地域、
民族与时代的张力与温度。
叶小钢是当代中国音乐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地平线》《大地之歌》《喜马拉雅之光》《鲁迅》等。他曾举办过多场个人作品音乐会,并先后担任国际和国内重大比赛项目的评委。
2024年1月16日,《少陵草堂》叶小钢交响作品音乐会在深圳上演。其中《广东音乐组曲》是叶小钢2005年受广州交响乐团邀请创作并首演的一组作品。祖籍广东的叶小钢,从小就对流传在民间的曲调娴熟于胸,这次他将“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平湖秋月”“旱天雷”这些耳熟能详的广东民间曲调管弦乐化。
叶小钢:“这个作品是在传统音乐积淀的基础上,用西方的管弦乐队表现,搭建起的新的桥梁。旋律我加了自己的和声,但旋律还是那个味道,还是比较纯粹的广东音乐。所以这是能够让大众比较接受管弦乐队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我是岭南文化的一部分,希望在我的努力下,岭南音乐能够长足发展,在我国当代的音乐文化历史上异军突起。”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全球共计有30亿观众聆听,由郎朗演奏,叶小钢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星光》。叶小钢创作的《半生缘》获得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他还创作了《玉观音》《大国崛起》《惊涛骇浪》等令众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叶小钢回忆自己和《玉观音》有着很奇妙的缘分。他曾在机缘巧合下购买了《玉观音》的小说,被它深深吸引,一口气读完。当时想着这部戏拍成电视剧就好了,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电视剧《玉观音》导演就来请他帮忙为这部电视剧作曲。
叶小钢:“导演很喜欢,但是有些段落他并不是完全认同。当时我脾气也比较大,我认为我是对的,就不肯改。最后后边都用的是我的歌。虽然这些是委约作品,是商品,但是这些作品都是我自己内心的真情流露。作品是真诚的,艺术修养是够的,它肯定就能打动人。”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繁花》让一批经典粤语歌曲在30年后再度爆火。在叶小钢看来,现在的流行音乐创作是否正在遭遇瓶颈或者断代危机呢?
叶小钢:“我觉得努力是很重要的,电视剧也不能一直用过去的音乐唤起人们的回忆。人类的命运或者说使命,就是要不断的创造新东西。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一看功力,二看对生活是否有正确的态度。如果作者找到新的激发点,创造出新的经典,那就是我们时代的幸运。不过有时候也得需要运气、缘分才能成为经典。”

叶小钢和大湾区也有着不解之缘。上海出生,在北京上学和工作,又到美国留学7年,而今他回到了自己的祖籍地广东,用他的话来说,人生就像一个圆。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叶小钢,四岁开始与父亲叶纯之学习钢琴。叶纯之是新中国早期音乐拓荒者之一,上世纪40年代,为《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等多部电影设计原创音乐,在香港音乐界红极一时。
叶小钢:“中国很多音乐界的前辈都出身广东。冼星海、马思聪是广东人,李焕之出生香港,还有其他的广东民间音乐人、民族音乐家,他们对大湾区的音乐发展起了很重要的重要的发展。但是现在湾区的音乐事业或者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发达。我希望我站在前人肩膀上,把广东音乐、大湾区音乐做扎实。我有那么个理想,让中国音乐崛起在南方。”
来源于自凤凰卫视